分类
社区与传播

社交网络与微博漫谈

        1、问:微博改变了什么
        醒客:刚才两位都谈到了微博的问题,其实,社交顾名思义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网络社交是把线下需要非常大精力关联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轻松一些。现在国内微博正在走向,竞争非常激烈,每一家都希望把自己的人气最快做起来。新浪也好、腾讯也好、搜狐也好,各个微博粉丝基本上都是由各微博运营平台想办法给你配出来。这会有个结果,你发现成千上万的粉丝里面,你鬼都不认识,最后你会发现,变成了一个降级版的新闻平台(会后注:从传播价值效率上看是降级,从传播模式上看略有升级)。
        会带来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当媒体把媒体传播权利交给所谓的意见领袖的时候,而这些意见领袖跟他的粉丝之间并没有构成一个契约性的关联性,有可能这个准媒体的意见领袖在挖掘新价值的时候会导致走向偏离。所以我认为,今天微博,实际上还发挥不出来所谓的社交上面的精准性、过滤性这些特征,它和Twitter是完全不一样的,Twitter用户粉丝都是靠交流出来的。国内大家都着急,希望一夜做上去。
        第二个问题,大家都讲互联网上的平等性,其实真正的社交和社区是完全不一样的,社区有一个公共绝对的视角,今天我们到这里来,每个人看到的可能嘉宾在前面,观众都在后面。但是,实际上真实生活当中,每个人的生活是围绕自我展开的,我、父亲、母亲、七大姑、八大姨…因此,社交网络实际上换了一个视角:社会以自己为中心的视角展开,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是现在技术和业务方面支撑的基本点。更深入的一会儿我们再继续探讨。
        2、问:我就是一个在校的学生,我发现我的微博根本没有人关注,可能只有认识我的人才会关注我的微博,一般不认识的人几乎很少来和我进行深度的交流。
        卢咸开:刚才这位同学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如何让自己的微博具有影响力,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你,实际上你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你刚开始开微博的时候,粉丝可能很少,第一天开可能想我的粉丝达到10个人多好,达到10个人又想达到100人,达到100人又想达到1千人或者1万人,一直在期待着。但是这个数字就可以看出来,毕竟你现在还是学生,你交际圈里面人太少,而且影响力都不太够。所以我建议你可以这样,找一些粉丝比较多的,比较活跃的一些名人,经过认证的,你可以看看他的一些观点,然后可以@一下或者是评论一下,把你的观点和创意,甚至可以私信以下,一次可能不行,第二次因为他的粉丝很多,一下子就回答不过来,你一次、两次、三次以后肯定会引起他的关注,你可以试一下。
        醒客:我觉得如果按照这个方法就瞎了,卢主任是典型的拿锤子的(笑…),满世界都是钉子,他打就打钉子。这就涉及到上微博干什么的问题,你到超市里面去买东西,那个地方不是泡妞的,如果跑到那个地方泡妞肯定会被打出来,泡妞就应该到酒吧里去。
        微博上之所以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就是因为,任何一个不同目的的人都跑上来了,跑上来之后,他们撮成一小一小堆,每一个小地盘上都是不一样的功能。微博上发现两种人,一种人是这样的,你会发现很多人给他评论,他实际上很少参与到其中当中(会后注:按照回复比例计算),这是所谓的意见领袖,就是已经有很多粉丝的人。你也会发现有另一批人,他在里面说一句话基本没有人转,基本上是零转或者一两个个转,但是下面有十几个、二十几个对话在评论里面,他们之间来来回回很多次。所以,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首先微博这个东西不是让你一下子能放大自己影响力的,虽然理论上有这种可能性,就像和博客时候一样,芙蓉姐姐可能一夜就窜红了,但不是每个人这么想都可能。从这个角度看,微博(会后注:包括之前的博客)就是为了让几个距离比较远,有共同想法的人,不需要聚到一起,通过网络就某一个话题能够跟踪讨论下来,比如你把你的想法说出来,此时,可能就一两个人给你关注我觉得可以,现实中也如此,有一两个真正的好朋友就可以了,这是社交真正的意义。
        3、问:作为网络从业者,如何让社交网络更好的为自己服务?
        醒客:其实在这里面有一个认识,即社交网络所谓的鸡和蛋的问题。首先第一步,社交网络肯定是由人的真实社交当中出来的,是一种在线的方式来支撑如何社交的。第二步,则是由互联网扁平化带来的变化。比如说,如果你用电话来联络交际圈的朋友的时候,你发现它对你真实的社交影响不大,就是你原来认识多少朋友,用了电话后可能数量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开始我认识的人联系有几十个人,就是平时一个月两个月能联系一次的,有手机之后,这个数字变化并不大。但是,上了网之后这个数字迅速增加,如果按每一两个月会联系一两次就计算的话,可能在一千人以上,这是扁平化的特征。大家记得以前MSN是150个人,现在增加到1千个人,社交首先是一个支撑真实社交的工具,但是,由于它的扁平化特征,会逐渐改变原初的目标。
        这个改变在哪里?延续刚才那个观点,在现实生活当中,借助场所工具进行的社交不是以你为中心的,你会发现,比如你到咖啡厅里面去,或者像现在这种会议,会有主持什么的,(会后注:即自己不是主角,主角是会议组织者)但是在微博上你会发现,每个人看到是自己为中心的一个界面。这样的话,真正是把一种权利交给你自己的一个过程,关键是,这个过程怎么能用好?(会后注:对于从业者,这是服务设计问题)现在有一个问题,Twitter出现之后,这个工具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开始是一个留言的工具,是为了把短信留言过来。当时大家会觉得,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用?不会看到它太多价值。后面大家发现是一个消息转发的工具,消息可能只一两个人跟踪了,但是人们会无休止的转发下去,会传播得更广,想象空间就来了。
        不过,有一个调查表明,其实真正转到三次的时候,衰减已经非常厉害了,消息能够转三次以上的比例非常小。只是,这个网络运营时间越来越长,人的粉丝量积累很多,有不少人(会后注:比如公众明星 )成为一个巨大的节点,前两年的时候,其实Twitter北美主要被认为是一个社区化的工具。但是现在,更多的人会认为它是一个媒体工具。扁平化导致媒体化的特征。在这个时候我觉得,实际上在呼唤一种新的工具出来,我觉得今天的微博(会后注:也就是说,微博服务会很快改良)很多人很快就会忘了它,因为这上面效率太低了。
        4、问:有人说社交网络就说微博,大家谈谈人人和开心是不是和Facebook匹配的社交媒体?
        醒客:其实,在国外Twitter和Facebook他们的区别很明显。而国内,我提出泛娱乐化的问题,比如说开始斗牛士、后来博客中国、techweb,不同时期,不同特征的网络平台上,你去看,发现还是那帮人,当时我们有一个称呼是叫IT观光团,搜狐白社会上也是一样。在硅谷,一项新业务的推出他们是比较慎重的,要有创新的,这种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新的不同应用。Twitter是一个消息工具,更多是为了促进消息交流,而Facebook上更多的是建立关系的,虽然有一定的共通性,但区别性很明显。国内来看,到现在为止,微博加了评论之后,其实就是一个改良版的论坛,在促进交流上面,再跟人人和开心去比,你会发现大家推广方式和各个活动方面,用户群变得非常相似,虽然功能上有些差异,但是行为特征已经非常接近了。这导致国内本来不太相同的平台形式,他们之间的竞争性非常强,而且他们的价值又离国外那个类似模式所具有的价值非常远。就拿国内类Facebook网站来说,都没有办法获得Facebook的价值特征,因为Facebook的交际是真实支撑的交际,当我们通过礼品和媒体推广方式来实现的时候,就把大量的泡沫垃圾拉进来了,这种更有效的关系被很多无关的粉丝和信息稀释消散了。为了加快运营,一夜之间冲500万的粉丝,就像普通媒体上的一个电影明星是一样的,对他的意见是好是坏大家都没有办法评判,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链。
        在社交网络里面真正的价值是什么?比如说我今天在中关村某一个饭店里面吃饭了,我并不知道他的品牌,也不知道是什么,我就感觉这个东西好吃。比如我和段老师我们很有信任,他觉得好吃他就去吃,但是你会发现,如果再传递一层之后,这个衰减特别快,我一说他去的可能性90%,他一说他朋友去的可能性也是90%,但是我说的经过他转,他朋友去的可能性也许只有10%。如果今天,某个明星说某一个饭店好,你会去吗?(会后注:这种宣传就回到了广告价值上,而失去了信任链条传递的价值)。(文/醒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