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移动互联网

从苹果支付看门户模式蜕变

本文首发 大家@腾讯

能够触摸的银行

2月18日,中国传统新年过后刚刚上班,苹果支付(Apple Pay)在中国正式上线的消息在朋友圈和微博中开始刷屏,从此之后,人们在商店购物时,不需掏钱就能付款的办法又多了一种。

分类
人工智能 移动互联网

智能机器人,还是智能环境?

本文首发 大家@腾讯

人工智能的困惑

人工智能又开始热闹了起来,从低端餐馆里忙着端盘子的机器人、生产线上拧螺丝的机器人到高端能够写新闻稿件的机器人,智能机器人从科幻小说正在走向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一方面欣喜于人工智能带来各种新奇体验,另一方面也感到一些隐忧。

分类
业务模型 社区与传播 移动互联网

兼职能成就下一代商业吗

【优步背后的商业监管】
Uber(优步)周二停止在美国堪萨斯州的服务,原因在于该州打车软件的立法对司机有更严格的立法审核,这不是Uber第一次遭遇阻力,去年就有报道Uber在韩国、泰国、欧洲甚至美国本土被禁的消息,在我国,与Uber有点类似的专车服务也遭遇过查禁。

分类
业务模型 移动互联网

结束蔫苹果的玩具时代?

        苹果推出iPhone 5s和5c两款新手机,发布前,许多人把5c的c解读为cheap,即低价手机,而苹果的发布会上,c被解读为color,虽然比5s便宜了800元,有面向年轻人(可以一定程度地解读为低端人群)的各种彩色外壳,但在智能手机不断降价的大背景下,市场给出自己的意见:股价暴跌。

分类
移动互联网

物联网连什么?

        有些人认为,顾名思义,“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显然这是一个错误,这个顾着中文名思出来的义具有非常大的误导性。物联网的英文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仅对things进行翻译的话,指实体或者对象,技术人员比较容易理解实体或者对象的含义,它是将外在世界进行的数字化映射。

分类
业务模型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什么?

        在CNNIC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发布会移动互联网应用分论坛,分享了关于移动互联网的观点: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什么?

分类
移动互联网

“滑屏”驱动的移动网络体验

         前几天,朋友们聚会,一种意见说:symbian(塞班)老了,windows mobile也老了,palm当然更老了,只有andriod和iphone正年轻。 
        我虽然也是做技术出身,但我不算技术潮人,对各种新技术新产品虽然也很热衷,但常常不是吃螃蟹的,从技术角度,也说不出那些老在何处,年轻在何处。

分类
移动互联网

当互联网贴上移动的标签

        据说,现在“移动互联网”火得不行。
        现在说“互联网”创业,对许多人没有什么陌生感了,如果说“移动互联网”创业,则显得既陌生又熟悉,熟悉的是,通常你会联系到互联网,有点陌生的是,为什么要加上“移动”两个字呢?

分类
移动互联网

3G,自由沟通的进化论

   08年尾,3G发牌终于尘埃落定,我真有“等得花儿也谢了”的感觉,2001年,我工作于国内第一家手机研发公司,负责3G相关的移动多媒体业务,那时候,许多人都以为3G很快就会到来,没有想到,中国的3G却如此姗姗来迟,最终,连最狂热的人也失去了热情,它,3G,终于来了!有点恍若隔世的感觉。 
    3G的到来,是互联网进化历程的重要一步,称为新媒体的互联网将变得更“新”,而这一切,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移动”就能够解释,3G以及之后4G技术的进步,改变的是人类沟通模式的版图,一个全媒介的沟通时代正在到来。 
    上世纪90年代,手机还是稀罕物,那时流行的是传呼机,传呼机是个单向接收设备,当时“Call 我”,不是给“我”打电话,而是打传呼,收到传呼的人,根据显示的电话号码回电话。 
    传呼避免了打电话到办公室需要找人的尴尬(那时候,很多办公室只有一部电话),但很快,你就能感受到作为通信史上一个过渡产品的局限性,当十几甚至二十个人,围着一部公用电话等着回传呼的时候,传呼的便捷性已荡然无存,不过,人们对于传呼的热情依然不减,传呼能实现随时找到一个人,尽管真实的沟通还需要等待,却已然放飞了人们自由沟通的梦想,就是这个昙花一现的传呼机,表达了人类渴望自由沟通的向往。 
    97年的时候,养一只手机的费用接近我月收入的四分之一,“拿着大哥大,满地找电话”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因此,买手机是慎重的个人经济决策,身边兄弟们的质疑也很大,大哥大不就是移动电话嘛,你有多少电话需要在车上或者走路的时候“移动”着打呀,现在看来,当时人们对于移动电话的认识,不只是嫌价钱高的问题,更是觉得没有必要性。 
    最终,经不起诱惑,我下定决心买了手机,买完手机之后我发现,手机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你可以在“移动”的时候给别人打电话(因为有传呼,别人找你已经有途径),而在于,别人跟你沟通更方便,不论你身处何方,找你的人可以用同一种的方式找到你。 
    你可以想象没有电话之前的沟通方式吗?你需要准备登山鞋去找山上的人沟通,你需要准备船去找水面上的人沟通,距离大于10公里以上的,你需要准备代步工具,马或者车,如果距离更远,你甚至需要准备若干天的口粮,这就是不同位置沟通的差别。
    即便在固定电话的时代,你需要往逐个可能的地方打电话,才能真正找到人,现在好了,你只需要拨相同的电话号码,无论他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随时随地。
    3G区别于之前的通信业务,在于其数据业务,当然,2G时代的GPRS甚至拨号上网也是数据业务,但3G才算是真正可以随时进行数据沟通的开始,3G的伟大在于,随时随地能够进行数据业务即时沟通。
    3G只是带来“移动”的互联网吗?当然不是,移动性只是途径,自由沟通才是根本,当我们怀疑,放弃客厅电视机而天天捧着手机看影片的人是否有病的时候,那些没病的人为什么觉得手机上叫视频的东西,就只能是影片呢?
    无论等待的过程多么无聊而乏味,3G的到来,将是互联网进化历程中的重要转折,数据即时通信的实现意味着,各种各样形态的信息具有了即时传播的基础,以“移动”的名义,富媒体传播将突破固定的限制,能够在任意节点间(不限于人)建立起来,不用多久,媒体、商务、生活各方各面,将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一体化的互联网上,两个节点间的信息协同与沟通将越来越简单,这是推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决定力量。
    通信为自由沟通而来!

分类
移动互联网

手机不相信广告

互联网广告到底还有多大的挖掘空间,盘子能够养活多少家公司?问题并不容易回答,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网络广告与传统媒体广告尤其是电视广告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
互联网的收入中,SP、游戏备受争议,前者涉及到运营方式本身,后者更多是社会影响,电子商务则还“不靠谱”,难以短期成为价值的承载者,算来算去,还只有广告算是还能经得起推敲的商业模式。
当前的网络广告模式,似乎难以承载起互联网的巨大盘面,即便是网络巨头的门户网站,广告收益支撑公司运营也并非易事,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的巨大落差,除了人们对网络广告的接受程度偏低,价值被低估之外,还有重要的现实原因。
电视广告是集中的,家庭电视机能够收看的节目通常不过二三十套,粗略平均一下,每套节目的收视率在3%~5%,也就是说,电视广告容易让数万、数十万、数百万的人同时关注,而互联网,人们对内容的选择性何止数百数千,大量的节目分散着焦点,短期难以聚集足够的用户关注,单位投入的广告价值显然要比电视上低得多,要命的是,从事互联网内容的人相比于电视等传统媒体,人数要多得多,两下相比,网络广告难担众望便在情理之中。
尽管网络广告不如人意,但似乎也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替代,创新那种想明天菜吃今天饭的方式毕竟不能成为商业公司的依靠,于是,将广告变着法儿折腾是人们能想到的好的方式。
五花八门的广告模式曾出不穷,撇开具体的业务形式不说,最终可以用有效性来衡量新模式的好坏,即广告信息传送的时候,有多大比例传递给了需要的人。
“有多大比例传递给了需要的人”虽是有效的衡量模式,但却是后验的,人们只有看到了信息才知道是否真的需要。最终,广告发布者容易掌控的是让用户看,知道谁看了要比知道谁需要直接得多。
按说,大抵是需要广告才会去看广告信息的,不过实际中会有差别,人们对广告含义的误解或者无目的浏览,都会成为看广告的理由,而这,日渐也成为广告经营者骗取或者赢取广告费的手段。
广告点击取代广告展示,无非是想证明用户“看过了”,当然,点击广告动画上的关闭按钮,也表明你看过了,接下来,你可以让广告动画足够骚扰人而不是讨人喜欢,点击关闭记录着大量的人看过(点击关闭按钮)了,但事实上,他们需要的是清静而不是广告。
从电视、PC到手机,与人的“粘性”越来越强,广告的强制性也越来越强,顺着这个思路,手机广告将是未来的金矿,这里有>>消息,我不太相信科技能以牺牲人的利益来实现进步,手机这种非常私密性信息工具,怎么能容忍广告这种粗鲁的方式呢?
广告作为信息传递的辅助手段,正在被各种各样的“高技术”手段强制塞给想看点信息的可怜的用户,这种被经营者看作提高粘性的办法,正在上演暴力的信息入侵。
电视上做广告的时候,节目制造者还要想破脑袋考虑如何提高收视率,手机增值业务收钱的时候则是爽呆呆,你把信息发给谁,谁就掏2毛或者1块,以至于许多早期的sp从业者以为找到了魔法之门,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只要准备一台服务器,把短信发给谁谁就掏钱,真有点石成金的功效。
经过移动SP的洗礼,手机会相信广告吗,我是不相信。气球有一口一口吹大的时候,但最后吹的一口气,将是破灭,这是气球的宿命。